中成泵業生產的多級泵作為工業領域的關鍵設備,其軸竄量的合理控制直接影響設備壽命與運行效率。軸竄量過大易引發平衡盤磨損、機械密封失效等問題,過小則可能導致轉子卡滯、軸承燒毀。根據行業實踐與設備特性,多級泵軸竄量的科學范圍需結合設計參數、運行工況及動態平衡需求綜合確定。
多級泵的總竄量是轉子在軸向可移動的最大距離,通常由設計階段確定。例如,某石油化工企業多級鍋爐給水泵總竄量設計值為4.5mm,實際運行中通過測量轉子推拉至極限位置的距離差(a2-a1)得出總竄量,并與說明書允許值對比。若實測值超過設計值1mm以上,需更換磨損葉輪或調整導葉間隙,確保總竄量在3-5mm范圍內。這一范圍既能容納制造誤差,又能為平衡盤提供動態調整空間。
多級泵每級葉輪的軸向竄量需獨立測量與調整。以某電廠給水泵為例,大修時以首級葉輪在進水段和中段的竄量(如0.8mm)為基準,逐級測量后續葉輪竄量。若某級葉輪竄量小于基準值,需通過車削軸套或調整定距圈厚度修正。單級竄量略大于基準值(如0.9-1.0mm)為合格,確保葉輪與導葉中心線對齊,減少水力損失。
平衡盤作為多級泵軸向力平衡的關鍵部件,其竄量需精確控制。行業實踐表明,平衡盤軸向竄量應設定為總竄量的一半加0.1mm,即(a2-a1)/2 + 0.1mm。例如,總竄量為4mm時,平衡盤竄量應為2.1mm。這一設計使平衡盤在泵啟動、停機及工況波動時,能通過軸向移動自動調整間隙,避免因竄量不足導致平衡盤與平衡環研磨,或竄量過大引發轉子振動。
多級泵運行中,葉輪、平衡盤等部件的磨損會改變竄量。某化工企業通過定期測量平衡盤厚度,計算磨損量,并在軸系中增減墊片,將轉子軸向跳動控制在0.1-0.2mm內。此外,針對頻繁啟停的工況,需適當增大平衡盤竄量至0.15-0.2mm,以緩沖瞬態軸向力沖擊,延長設備壽命。
API 610標準要求高速泵軸總跳動量≤0.02mm,而國內多級泵維修規范建議總竄量控制在3-5mm。實際調整中,需結合設備轉速、介質特性及運行歷史綜合判斷。例如,高溫、高揚程泵因熱膨脹效應,竄量需預留0.5-1mm的補償空間;而低轉速泵可適當縮小竄量范圍,提升運行穩定性。
多級泵軸竄量的合理范圍是設備高效運行的基石。中成泵業通過科學測量、動態調整及標準規范,可有效平衡效率與可靠性,為工業生產提供穩定的產品